学佛应习佛法而非拜佛


近代有很多「信佛」的人,虽说是佛教徒,甚为虔诚,而且守诫,但对于佛法则不大了了。很多信观音的善信,因为受一般说法影响,说观音寻声救苦,大慈大悲。坊间有很多观世音菩萨应化事迹的书,又有观音得道的故事书,所以将观音当作神来拜的十分普遍。很多寺庙,又以观音名号加在「灵签」之上等等。有很多人甚至以三牲酒礼还「神」、「求愿」,而对象则是观世音菩萨。


凡此种种,虽然出自善信一般信仰,并不可厚其非。观音的确是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,但众生忘却了最大苦难是什么。一般只以人生琐事为苦,故此向观音求官、求财、求男女和合、求子甚至求六合彩、三T等等,都大有人在,可谓如入宝山空手回。观音信仰虽然在中国是大大盛行,但正信的确是占很小比例。


观音正信的法门是以大悲心视一切众生,以大悲心渡一切众生,相信只有很少人知道。人人都希望菩萨以大悲心救渡自己,自己几曾以大悲心对待过别人?众生之所以为众生、凡夫,本具清净佛性而不自知,一厢情愿的望菩萨打救。其实一念之间,调转过来,以大悲心对待身边的人,忘却自己「我执」,即身而成观世音矣。


大悲心,说说简单,但行将起来,也不十分容易。有人以为做个好好先生,什么事都让人三分,不恼害一切有情,不占他人便宜。其实大悲心不只是行为上的表现,而是个人内心的质素培养。


经云:「悲无量心——遍缘六道四生,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,不悟自心,妄生分别,起种种烦恼及随烦恼。」即是说六道——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牲——的有情因为不悟自心,不知自性清净,具佛性,起分别心致有种种烦恼,及由烦恼而起与烦恼有关的事情,以至痛苦不已,不能自拔。


大悲心所缘者,是不悟自心的众生,起分别心的众生,沉溺生死苦海的众生。所谓大悲心,不是在枝末上下功夫,见到人病则流泪,或去买几条鱼来放生,又或者捐点钱去慈善机构。这些不是不好,是应该做。但大悲心是更要透视众生痛苦的根源而行拔苦救济。单单做一点好事只是皮毛。如果做好事同时又想着福报,根本无大悲心可言。


是以,能起大悲心,必能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,否则自己都不悟自心,自己都沉溺生死苦海,妄生分别。又如果自己都起烦恼及随烦恼,又如何能以大悲心遍缘六道众生呢?《大日经》云:「菩提心为因,大悲心为根,方便为究竟。」故此菩提心与大悲心都是救济一切众生的基本条件。换句话说,大乘佛法不外发菩提心,起大悲心以遍缘一切众生,并无他法。


所以言大悲心,并不能单独谈大悲心本身,说说如何做好事而已。而是以大乘佛法精神以培养救渡一切众生的大愿为基础的。


学佛的人,应该彻头彻尾的学习佛法,而不是拜佛。就以观世音法而言,以观音为对象,学习观世音的大悲心。起大悲心,加以发菩提心。而发菩提心,又以大悲大智为方便究竟。


有人说过,佛法并非宗教,而是一种教育。菩提心、大悲心,都是一种教育、一种心的质素。这种质素,观世音菩萨是先行者。佛陀将祂介绍给我们。我们不应只向祂求救济,而是向祂学习如何去救济众生。大乘佛法修行,并非只是坐禅或以密宗而言,只是修法。其实所谓修,是包括以大悲心在社会上行救济,寻声救苦。或者不要说得太伟大、太难行,先由身边的人做起。先观察一下身边的人,他们有什么苦?烦恼?他们的苦、烦恼从何而起?从何而来?他们了解自心吗?他们知道什么是分别心吗?


由这种观察,再观察自己的心、自己的烦恼,求观世音加持自己,以制伏贪、嗔、痴三毒,断见、思二惑。发菩提心,起大悲心,以大悲方便救济众生,随机说法,随缘而渡。这样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通过你而发挥出来
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